close

文字來源:Kindle伴侶開始都嘟,第一件事要做什么呢?要把這個東西往里挪,因為有網友說你在這講的時候我們聽得都不安心,老怕你把這個東西碰下來,那么為了使你們安心我就再往里挪一點(挪動旁邊的瓷茶杯),讓你們徹底安心,我保證不碰它。你們要好好聽我說。我在中央臺做了一臺節目,叫《開講啦》。播出以后反饋強烈,那個反映強烈超乎我的預想,因為我覺得今天的人未必喜歡聽這種大道理。那我去《開講啦》的時候是臨時改變了這個講演的題目,題目我當時改成了《讀書有什么用》。讀書有什么用,這是一個很簡單的道理,大家都知道我們讀書最大的用處就是從書中汲取營養。我們活在這個社會上,你的幸福感跟你讀書的多少是成正比的。那有人說那不一定,我就不怎么讀書,我依然幸福。那我可以告訴你,你那個幸福是淺層次的幸福,滿足也是淺層次的滿足。如果你想得到深層次的滿足和幸福,那你就必須讀書。那問題是我們怎么養成這個讀書的習慣。西方人認為,讀書的習慣比內容重要,所以你看西方人很多人愿意讀書。我們今天在公共空間,比如我在高鐵上,有一次我看到高鐵上有一張報紙,這個報紙告訴我們,說中國人在高鐵上、飛機上都不讀書,都看 iPad。我還真就沒注意過這個事。就是說在地鐵里也都是這個情況,都是拿著手機或者 iPad 看,那時候還興用 iPad 看。然后我就在高鐵刻意地走了好幾個車廂去看,果不其然,沒看見一個人看書,只有一個人看一份雜志,剩下的都是在那看 iPad 切西瓜。那么為什么我們沒養成這種讀書的習慣呢,那可能跟家長有直接關系。如果你今天不喜歡讀書,那可能跟你的家長當年對你的要求,或者說對你的這種讀書興趣的培養可能做的不夠。我們是這樣,我們今天到新華書店、賣書的地兒去看看,你會看到有家長領著幼童去買書,家長都要替幼童去挑書,他不許他自己挑。我經常看到那個孩子,五六歲、七八歲,跑到那自個抱了一堆的書,這個家長拿過來審查一遍。這個不行,這個太淺了,扔一邊兒而去;這個不行,這個知識對你沒有用,給扔一邊兒去了;這個也不成,這個你都讀過了你怎么又買,就把它刪去了。然后家長替他挑一部分書。這是個很壞的習慣。西方人認為習慣的形成,比你當時讀到的內容要重要得多。那孩子怎么形成習慣呢,就是他喜歡讀書,他怎么喜歡呢,他挑的他一定喜歡,你給他挑的就未必他喜歡。所以家長在希望孩子養成讀書習慣的同時,實際上是在扼殺它這種習慣的形成。你到國外的書店去看,你就會看到如果有家長領著孩子,那孩子挑什么書,家長就說可以,付錢,回家,慢慢看。這樣的話他就養成了一種讀書的習慣。人一生中最難改的就是習慣。我到現在,就到現在,我盡管已經有大量的時間在看 iPad,但是很多東西我還是愿意看紙上的,不愿意看屏幕上的,這就是習慣的養成。所以當一個人的讀書習慣養成了以后,你就不用管他了,那時候的內容取舍都是由他自己去決定,我們做家長的不應該替他去決定。那么這一段是我在演講中沒有的,我不用去講一定要養成這個讀書習慣對你有多么多么重要,你怎么養成這個習慣。聽我演講的都是大學生,大學生的讀書的習慣,養成了就養成了,養不成很難再養成了。那么我們今天的問題是這樣,就是我們的孩子都是假成熟,大人都是不成熟,這事兒很怪。我們很小的孩子經常說大人話。我看到一回采訪,那個記者采訪一個小學生,小學生說了一套很程式化的大人話來回答這個記者。那個記者就急了一頭汗,就問孩子,就說你呀,孩子你在家也這么說話嗎?還啟發他。那孩子面不改色心不跳地說,我在家也這么說話。就是他完全做成一種假成熟的樣子,非常的可怕!而我們大人呢?我們說大人,按照我們今天法定的標準,你超過十八歲就是大人了,你只要能上大學,基本上都是大人了。我這次在《開講啦》的現場,有那大學生的問題,第一個問題給刪了,你們在電視上,在 CCTV 上是看不到的,給刪掉了。第一個大學生問我,第一個問題就把我問蒙了,這個大學生問我什么呢?他說馬老師您在家買豆豆嗎?我說什么叫買豆豆啊?不明白,我就沒法回答這個問題。后來我才明白好像是網上的一個什么游戲,這個游戲玩的時候,可能需要買個什么豆。你想想一個大學生,在那樣一個莊重的場合,在一個演講之后提的第一個問題,居然是一個幼兒的問題,可見我們今天的大學生有多么不成熟。我那天講了很多,其中講的最重要的就是我們讀書的三個階段。這三個階段不是我定下來的,是古人定下來的,古人這三個階段定的比較嚴苛,為什么呢,他認為一個階段至少要有十年。十年讀書,是一個很苦的事,尤其是古人讀書更苦。他認為人生有三個階段。第一個階段是五歲到十五歲。古人讀書比我們早,我們現在小學生是六歲就上學了,有的晚一點的快七歲了才上學。古人認為小時候五歲就可以開始讀書了,五歲到十五歲這十年是讀書的第一個階段。這個階段你強于成人的最大的優勢就是你的記憶力,所以這個階段叫誦讀。你背誦它,我不要求你懂,古人要求幼童讀書跟我們今天要求幼童讀書的標準不一樣。我們今天的標準,老讓你弄明白它是什么意思,比如小學生寫作文,第一個事兒就是中心思想,第二個事兒就是段落大意,然后要求你什么什么都弄明白。古人是不可以的,古人認為四書五經這些先賢的著作都是高山仰止,怎么可能讓一個幾歲的孩子就弄懂他呢?不需要懂,你就把它背下來,背下來就過關了。我今天有時候想,我能夠張嘴就說的事都是早年背的,后來我也背過一些東西,記不住。偶爾,當時我記得是能夠還算比較順暢的能背誦下來,但是隔個幾年以后,你再一張嘴基本上就全忘光了。所以你仔細想你自己,你能夠背誦的東西都是你在十五歲以前的記憶。所以古人要求第一個階段,是誦讀。你只要把它讀下來。古人為什么把讀書的第一個階段定位誦讀呢,就是你不可以全面的理解這些先賢的著作,不要說孩子,我們大人今天要去重讀古文的時候,就是讀這些先賢文章的時候,一年一個想法。我記得我在二十歲、三十歲、四十歲、五十歲到六十歲,每十年去看同樣一本著作的時候感受都不一樣。都不要說看一本著作了,就看一首詩詞感受都是不一樣的。所以古人就不要求孩子在很小的時候把古文弄明白,弄明白、弄不明白都沒關系,只要你能把他背誦下來,對你終生是有好處的。這是讀書的第一個階段。第二個階段叫學貫。學貫我們很容易理解,學會貫通。古人這個時間定為十五到二十五,相當于我們什么呢,相當于我們今天的高中到大學畢業。第一個階段五歲到十五歲,就是我們今天的九年義務教育,第二個階段相當于我們的高中、大學,包括大學以后比如碩士什么的,差不多就這個時間。這個時間你的讀書一定要學會貫通,如果你沒有貫通的能力,你學一科是一科,你說我學的數學就是數學,物理就是物理,化學就是化學,文學就是文學,這些科目你都不能貫通,那你學了就不能應用。第三個階段,按照我們今天來說,應該是你走向工作崗位了,就是你的二十五到三五。一般情況下,我們二十五歲就是你讀碩士也基本上畢業了,除非個別的讀博士,再讀博士后,可能你會涉及到三十歲,一般人到二十五歲就走向社會。走向社會的第一個十年,我們一般的就是二十五到三十五,這個時候你學習會更加多,為什么?你學校學下來的那個知識,你到單位往往都用不上。尤其在我們今天,我們知識更替的速度非常的快。有的大學生學……比如我學電腦編程,大一學的很多技術到大四的時候都作廢了,所以你就要不停地學習,你在學校學的更多的是什么呢?是方法。方法論很重要,當你學會了一個事物的方法,比學習這個事物的知識要重要。我們簡單的比喻就是說,我教你一個字不重要,我教你怎么查字典是最重要的,只要你學會了查字典,那任何中國字你都會認得。那么誦讀、學貫、涉獵這三個階段,構成了你一生的讀書。如果你說我到三十五歲,我這個涉獵也過來了,我怎么還是糊里吧涂的?那你這輩子就這么糊里吧涂的活著,也沒什么關系,如果你想在這個社會上活明白,那你就必須學以致用。我們今天看到有很多人,知識學的不應該算少。我覺得今天任何一個大學畢業生畢業以后,包括你天天在網上泡著,你學到的知識都會很多。關鍵的問題是你沒能應用,你不能應用就不能獲得應用給你帶來的好處。我們今天社會上的凡是能夠成功的人士,大部分都是應用比人家做得好,并不一定是學習比人家做得好。我們想想學校中很多學習的尖子,未必走向社會以后成為社會的尖子,它跟這個社會之間沒有必然的關系。我們原來老以為你在學校學習好,比如說小學、中學、大學我都是學霸,但你真的走向工作崗位了,你是不是能夠在你的工作崗位依然去拔這個尖就很難說。那我們有的人就會問,讀書有沒有方法?讀書當然有方法了。我們簡單地說就兩個方法,第一個方法叫精讀,就是你的專業或者你喜歡的領域,你必須認真的去讀這本書。認真讀的最好方法就是做筆記。有一句話叫好記憶不如爛筆頭,就是這個意思。只要你拿筆寫過的東西,你往往印象深刻。如果你想在一個領域有所建樹,精讀這一關你肯定是逃不過去的。另外就是粗讀,粗讀如果分也可以分為兩類,一類粗讀就是涉獵式的,這本書我翻一遍很快的讀完了,我大概知道是什么了就可以了。還有一種就是我在限定時間臨時抱佛腳,能不能讀呢?也能讀,我就干過這事兒。過去領導交代一個事,說明天要跟哪個作家去談,那我沒看過他的著作怎么辦呢?頭天晚上拿過來,明兒要談什么大概知道,把他那個東西讀一遍,讀完了以后,跟他談哪一段你都知道。那有人就很新鮮,說你那么短的時間怎么把這個書讀完的。我告訴你一個快讀閱讀法,很簡單,這個是一個工作性的讀書,你要記住這個沒有樂趣的,是一種工作性的讀書。你讀這本書,每個自然段讀到第一個句號,無論你多么想看也不看了,就要看第二個自然段,加快閱讀速度。每一個自然段你讀到第一個句號的時候,這一個自然段大致的表述你應該是清楚的,不會鉆到里頭去,尤其過去要用快速閱讀法去讀小說很痛苦,為什么?看得正有意思不讓看了往下看,那不行,那你就必須要強迫自己,讀到第一個句號的時候就立刻讀第二個自然段,用這樣的讀法加快閱讀速度。一本這么厚的書,大概一晚上肯定讀完了。讀完了因為年輕,記憶力好,第二天跟這個作者見面,說我讀了您的書了,我真讀了,確實讀了,但是我沒跟他說我是用快速閱讀法讀的。然后跟他探討他書中的什么什么事兒,都能說的頭頭是道,以至他認為你確實讀了他的書。那今天你可能也有應用,就是比如你在工作中,什么明天要做個什么事,說這有一本參考書,趕緊讀讀吧,你又沒有那么多的時間,你就照著我這個方法,絕對是有效的。我們今天讀書的人真的是越來越少,而且不要說別人,我覺得我自己都是這個狀況,就是很難耐下性子去讀書了。我就仗著我以前讀書讀得多一些,所以今天有時候掏出點兒東西還夠用,如果我早年沒讀很多的書,我估計我今天很快就掏窮了。我們看到這樣一個讀書統計,這是什么呢,是世界上讀書最多的國家是誰呢?是什么樣的人讀書多呢?以色列人,每年大概讀六十本書。六十本書,那我們算一算一個月就要讀五本書,平均大概一個星期就讀一本書。日本人是四十本,日本人四十本也很多,但日本人我覺得他讀的書可能很多是漫畫,我在日本新干線上看到日本人翻的書都是那個漫畫書,日本人特別喜歡看漫畫。法國人讀二十本,韓國人讀十一本。我們自己讀幾本呢?我們自個讀四本書,這四本書里我估計還得有點兒算命的什么之類的書。中國人讀書的質量是非常低的。連我自己都是這樣的,我過去出門不可能行李里沒有書,我今天出門行李里真沒書了,就是隨便哪兒抽出一本雜志撩兩眼,實在不行手機上搜點兒新聞看看,也就把這個時間耗過去了。不像過去那么珍惜時間。今天我真的是不要求年輕人去讀紙質書,因為我認為不管你讀什么介質的書,你都是一個習慣。古人讀竹簡的時候,今天你讓我們讀竹簡,先不說別的,自個的胳膊就沒這個力量。那么年輕人現在喜歡讀電子書,我看到有一種叫電子書,跟個小 iPad 似的,里頭能儲存很多書,想讀哪個讀哪個,那可以。我看著多少有點兒別扭,但是我看別人看的挺舒適的,也可以。而且帶一本電子書,可能有幾十本乃至幾百本,甚至上千本書都儲存在里頭,那讀起來也比較方便。讀起來方便歸方便,但是方便中也肯定暗藏殺機。比如說我今天出差有三天,我帶一本紙質書,可能三天之內把這本紙質書就讀完了,但我帶了一本電子書,電子書中間有一千本書,這一千本書我就不停得在里頭選擇,這個讀兩頁沒意思,算了,換下一本看看,又算了……可能我這三天下來什么書都沒讀好。所以各有利弊,自個去掌握。那我們言歸正傳,我們要說讀書的目的,叫學以致用。這個大家都很容易理解,學以致用,讀書肯定不是讀給老師、讀給校長的,不是,要讀給自己,那讀來以后就要怎么去應用?我們舉例,我不舉例你肯定說,那我怎么去應用呢?拿我的專業說,我很喜歡陶瓷,我在《百家講壇》光陶瓷就講了二十四課,我出過很多關于陶瓷的書,比如《瓷之色》、《瓷之紋》,就是瓷器為什么有這個顏色,瓷器為什么有這個紋飾,這些都是比較專業的書。那么我們就想,我讀各種書對陶瓷有什么影響呢?我們開始舉例說明。比如我們讀科學的書,它對陶瓷有什么影響呢?我告訴你,陶瓷的各種顏色,不管你看到紅的綠的藍的黃的,什么顏色它都是金屬呈色,都是金屬在高溫下呈現的顏色。比如紅色、綠色這兩個顏色,我們說的是高溫紅和高溫綠,這兩個顏色都是銅在高溫下呈現的顏色,那什么情況下呈現紅色的呢?在還原氣氛中,所謂還原氣氛就是氧氣不足的這種氣氛。那么什么時候呈現綠色呢?在氧化氣氛中,就是當窯溫里呈現比較充足的氧氣的時候,它就會呈現綠色。所以我們就有一個花瓶很神奇的下紅上綠,這是什么時候的呢?大約是在康熙雍正時期。那么你讀文學,你說文學對陶瓷有什么好處呢?我告訴你,它可以對陶瓷的理解加深一個程度。比如我們陶瓷中有很多名詞是帶有極強的文學色彩的。科學上這叫白釉,但我們文學上叫什么呢?叫甜白,甜是一個文學的描寫。黃釉,科學上是黃釉,但是文學上叫嬌黃,嬌是嬌氣的嬌,很嬌嫩的黃釉。這都是文學描寫,這個文學的描寫你說我有時候感受不出來。比如我在寫書的時候我就寫,同樣是白釉,康熙前三朝的是白釉,有不同的之處:康熙的白釉硬,雍正的白釉膩,乾隆的白釉薄。這種都是一種感受,一種文學的感受。你說讓我感受,沒有文學感受的人感受這個瓷器的硬和薄,他很難感受出來,這個瓷器看著不都是硬的嘛,我怎么能感受出來其它的那種感覺呢?找不到這種感覺。如果你的文學修養如果高深的話,你對這些東西感受就比較清晰。那么永樂的甜白,我們都知道甜白是永樂的名品,它跟康熙的白瓷比較起來呢,我當時的描寫我記得是,不硬而酥;跟雍正的白瓷比較起來,那它是不膩而甜;跟乾隆的白瓷比較起來呢,它是不薄而醇。這些描述全部都是文學的描述,這種文學的描述,必須你要有文學的修養,你才能體會。那我們站在美學的角度上,說我讀美學書跟這個事兒有什么關系?當然有關系。比如青花粉彩。清花是個外來的,是當年波斯文化對我們的影響,我寫過《元青花玄機》,就是波斯文化、蒙古文化和漢文化的一個結晶,呈現了青花。青花一出現,七百年來呈現霸主地位,從元以后沒有任何瓷器的品種能跟它抗衡,只是到了清代中葉以后,粉彩漸漸的興起,到了清晚期,粉彩才開始能跟它抗衡。而恰恰這個粉彩也是外來的,是歐洲的這種彩色的琺瑯彩對我們的影響,最初粉彩進入中國的時候叫洋彩。那么好,青花粉彩都是呈現其他國度的美學的一支對我們的一個影響。再有就是我們的青釉。你注意看,瓷器中所有的顏色,都是客觀的顏色。什么叫客觀的顏色呢?就是你在客觀世界中可以找到這個顏色。紅有紅色,黃有黃色,藍有藍色,綠有綠色。但唯獨這個青釉,什么是青釉,這就是青釉(指指旁邊的瓷茶杯),看到這個青釉了嗎,這在我們自然界中沒有這個顏色,這是一種主觀顏色,這種顏色是中國人創造的,中國人具備中國人的美學,在中國美學的框架中創造出這么一種主觀的顏色。古人就說自古陶重青品,所以我們的青瓷在陶瓷中是最大的一支。那我們再從哲學的角度去想它,說這個哲學跟瓷器有關系嗎?聽著是沒有直接的關系,但是它就恰恰有關系。比如有一種瓷器醬釉,顏色不那么好看,后來賦予一個漂亮的文學名稱,文人賦予它一個漂亮的文學名稱叫紫金釉,紫禁城,紫金釉。它的顏色并不漂亮,它永遠是瓷器的配角。從宋代開始就有,宋代就開始流行,但它永遠不站在主角的地位上。它采取一種收斂的顏色。這種顏色你算算吧,它既沒有青瓷那么悅目,也沒有黑瓷白瓷那么強烈。它站在這個狀態上,就是你進它退,只要你其它的品種一豐富,它就在一個犄角旮旯待著。它有近乎無,你要不仔細想,你都不知道有這么一種釉色存在。可我告訴你,這有一個很新鮮的事兒,紫金釉從清朝開始算,從順治、康熙、雍正、乾隆、嘉慶、道光、咸豐、同治、光緒、宣統,十朝全部都是官釉,而很多很多瓷器的品種只是這幾朝有那幾朝沒,唯獨這個瓷器從頭到尾都有官釉。你想想這是一個哲學概念問題。我老說最強烈的表達的很多品種,風靡一時未必能熬到結束,我們的紫金釉僅有幾個品種熬到了宣統一朝。宣統我們都知道,我們的古代社會到那一天拉上了大幕,官窯瓷器就剩下了微乎其微的幾個品種,這時候依然有紫金釉。我有時候開玩笑就說葛優就有點像紫金釉,葛優在男星里,年輕的時候呈一副老相,人長得跟今天的審美是沒有任何關系的,演的都是小角色,但是人家最終熬成了中國男一號,中國的影帝。這就是一種生存哲學。我說了一圈,說的有點兒跑,為什么說的有點兒跑呢?是因為一說到自己的專業就比較高興就跑了,不知道你們能不能聽進去。讀書究竟有什么用,其實我也說不太清楚,但是有一點我會告訴你們,不管你是讀你的專業書,還是讀一些閑雜書,只要你書讀得多,對你生活的品質是有所提高的。一個讀書多的人,生活一定是快樂的。

你能想到的長壽方法有哪些?清淡飲食?早起晨練?藥材食補?最近,經過長期的科學研究與調查,世界衛生組織公布了20個長壽秘訣,高質量睡眠排名第九,排名第一的長壽秘訣你絕對想不到!一起來看看吧!/ 20/ 大笑日本研究人員通過調查發現,大笑能促使全身血液流動提速,加快新陳代謝,還有助于降低血壓,減少心臟病和糖尿病的發病幾率。保持好心情,每天笑一笑,養肺護心身體棒,帶動面部肌肉活動看起來更年輕!/ 19/ 護理牙齒牙齒和人體的健康息息相關,牙齒的數目多、質量好,也就擁有了較強的咀嚼功能,能吃的東西數量多、品種豐富,還能給予自己積極年輕的心理暗示,形成生活飲食的良性循環,有助于身體健康長壽百年。/ 18/ 吃堅果堅果中含有不飽和脂肪酸、纖維、鎂及維生素E,澳大利亞學者研究發現,每天吃一把堅果 ,能夠幫助身體各分解膽固醇,預防心血管疾病,患糖尿病的幾率會降低40/% ,患心臟病的幾率會降低29/%。/ 17/ 吃大蒜中國浙江醫藥研究院研究發現,大蒜中的活性成分能預防動脈粥樣硬化和冠狀動脈堵塞、降低膽固醇、減少血栓的形成、調節血糖。刀切、擠壓或剁成碎粒碎的大蒜,放上幾分鐘后再食用最有益于健康。/ 16/ 跳舞英國斯特靈大學的科學家通過調查研究發現,跳舞可以加快血液循環,增加腦部供血,經常跳舞的人與不常跳舞的人相比,血管韌性更強、骨骼密度更大、骨骼中鈣含量更高,工作效率也更高。/ 15/ 少看電視美國內華達大學的研究員,對13284名畢業生進行了近9年的跟蹤記錄,調查發現:與每天看電視時間控制再1小時及以下的受試者相比,每天看電視至少3小時的受試者早亡風險增加兩倍。/ 14/ 蘋果俗話說“一天一蘋果,醫生遠離我”,經常吃蘋果,能夠有效降低患癌風險。蘋果中含有的鉀鹽,能與體內多余的酸性物質中和,有效減少鈣的流失預防骨質疏松,維生素、蘋果酸則能分解脂肪,防止肥胖。/ 13/ 喝茶茶被譽為“最理想的飲料“,經分析和鑒定,茶葉中含有維生素、類脂、咖啡堿等450余種有益于人體健康的化學成分,茶多酚更是可以阻斷致癌物質在體內合成,有殺傷癌細胞,提高機體免疫能力的功效。/ 12/ 保持鎮靜情緒是壽命的燃料,焦慮、暴躁等不良情緒,會對身體健康造成全方位的負面影響,哈佛大學的研究者發現:在憤怒爆發后的2個小時,人們心臟病發作的風險增加了近5倍,中風風險增加3倍多。/ 11/ 少吃糖直接吃糖不會直接導致糖尿病,但長期多量攝入糖分會導致胰島素分泌過多、碳水化合物和脂肪代謝紊亂,引發糖尿病、白內障、佝僂病等多種慢性疾病心腦血管疾病的患病率,也會隨糖分攝入量的增加而增加。/ 10/ 保持開心笑一笑十年少。英國愛丁堡大學等機構的研究人員,通過對7萬人的健康資料進行分析發現:輕度憂慮者死于心臟病地風險要比普通人高29/%,學會舒緩壓力,身體才能更加健康長壽。/ 9/ 高質量睡眠高質量睡眠是長壽的“必備法寶”。在睡眠中,消化功能、心肺功能、呼吸功能得到休整,最調節生理機能、提高身體免疫能力、延緩衰老有很大幫助。美國芝加哥大學研究顯示,高質量的睡眠能降低患癌的風險。/ 8/ 吃花菜美國科學家指出,常吃花菜除了可以降低癌癥的發病幾率外,花菜中的類黃酮能夠防止血小板凝結成塊、加強血管壁承壓能力,提高自身免疫力,減少心臟病與壞血病的發生。/ 7/ 擁抱日常生活中,近70/%的交流都是無聲的,一個擁抱可以表達出多重感情,有助于釋放出更多親密激素——催產素。英國項研究表明,催產素可以提高長壽幾率每天擁抱兩次以上比不擁抱的人平均長壽7年。/ 6/ 吃綠葉菜按照中國居民平衡膳食寶塔建議:每天應保證至少200克的綠葉菜攝入量,在飲食中增加綠葉菜的攝入量能夠延緩餐后糖上升的速度,綠葉菜中富含的胡蘿卜素和葉黃素可以預防骨質疏松,降低冠心病的發作風險。/ 5/ 減少卡路里攝入卡路里攝入減少,對應新陳代謝所需的消耗也就減少,從而保存更多的精力。瑞典歌德堡大學研究發現,人們減少攝取卡路里,不僅有助于延緩衰老,糖尿病癌癥等的發病率也會明顯下降。/ 4/ 吃姜鮮姜中的姜辣素具有很強的抗氧化和消除自由基的作用,能夠抵御多種疾病。常吃姜可以刺激腸胃黏膜,促進食物的消化和吸收,也可促使血液循環加快,祛除體內的濕氣和寒氣。/ 3/ 不要久坐久坐的運動量極小,血液循環集中在下肢,且流動速度減緩,易引起心臟機能減退,腦供血不足,甚至會導致提前患上老年癡呆。《英國醫學雜志》一篇文章提到,每天多坐3小時,壽命將縮短2年。/ 2/ 跑步人老膝先老,跑步這種低沖擊性、非對抗性的運動能夠有效鍛煉膝蓋,增強膝蓋承壓能力。此外,跑步還可以延緩血管老化,防止靜脈曲張,修復膝軟骨損傷,輔助消除脂肪肝、幫助女性規避乳腺癌、子宮內膜癌。/ 1/ 唱歌美國老年學研究中心通過調查發現,歌劇歌唱家的心臟功能和普通人相比更加活躍。不需要達到專業水平,普通人空閑時間隨便唱唱就能愉悅身心,益壽延年。新長壽秘訣排第一的竟然是唱歌哦!唱歌時,氣息在體內循環起到按摩的作用,帶來的好處是任何其他運動都代替不了的,它的好處有:增強心肺功能、保持大腦活力、提高免疫力、改善腸胃健康等!看完這篇文章,詩詞君為大家總結,健康長壽的秘訣就是:每天保持好心情,多開懷大笑,注意保護牙齒,多吃堅果和青菜,多吃姜蒜,多和朋友聚一聚,一起跳個廣場舞,少看電視,多下棋聊天,每天少想煩惱的事,早睡早起,心情好的時候哼個小曲......這些都是生活中非常小的事情,你一定可以做到的哦!但必須堅持,堅持才有大效果!!—《END》—

WED989VI458EMLOEF44EF8EF


2020年家庭育兒雜誌桃園哪裡訂國際書展VOGUE台南哪裡訂社會人文雜誌南投哪裡訂富比士雜誌彰化哪裡訂
2020年今周刊彰化哪裡訂 2020年今周刊優惠訂閱價格 遠見雜誌中文版不建議初級英文程度看?看懂遠見雜誌好簡單? 國際書展美國時代雜誌怎麼訂閱最便宜 國際書展國家地理雜誌訂購優惠 TIME40期 +科學人12期 訂閱!免費送六大好禮,增加知識開擴視野? TIME時代雜誌彰化哪裡訂 國際書展讀者文摘苗栗哪裡訂 今周刊,學英文超棒雜誌,但看了想睡怎麼辦?還是要看別的? 2020年Business Traveller訂購優惠 雜誌收書時間台北哪裡訂 time magazine時代雜誌內容適合小學生學英文嗎?哪裡買?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    創作者介紹
    創作者 tgg46gt57t 的頭像
    tgg46gt57t

    奇摩購物中心購物金.

    tgg46gt57t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